笔趣康

笔趣康>状元郎的厨娘丫鬟(穿越做丫鬟之四) > 第15页(第1页)

第15页(第1页)

有了郭荣等人的协助,往后的事果然变得方便许多。郭荣隔天就替他们找来批人打扫清理太守府。此地百姓生活困苦,能有工作做,大家自是争先恐后。只是如果没有郭荣的帮忙,并保证徐知仁出身忠勇侯府,还是个好官,光凭徐知仁行人,也无法在短期间内,一下子找到这么多人来做事。

而在经过郭荣的解说后,徐知仁才知这些本地出身的县令,惯会欺上瞒下,克扣所有朝廷发拨下来的银两和米粮不说,对境内百姓又声称朝廷厌恶祈郡百姓多有异族血统,不愿理会他们死活。

偏偏祈郡离京城遥远,这些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祈郡的百姓,又如何知道事实真相?更何况这些县令都是本地出身,表面上装得一副亲民且同仇敌忾的样子,让百姓们对外来的官员们观感极差,一心认定他们都是来鱼肉百姓的,因此发生过几次新任官员被“盗匪”所杀的事件。

那些所谓的“盗匪”,其实就是像郭荣这类在地方上小有势力,却被孟青等真正恶官所蒙蔽的人民了。

当然以上内容有很大一部分,都是徐知仁根据郭荣的叙述,自己推敲出来的。至少郭荣如今仍相信孟青是好人,认定他只是受人欺骗,以为徐知仁是贪官,才因忧心而告知他们此事。

若非忠勇侯府这块招牌在祈郡太好用,徐知仁也不可能从他嘴里套出什么,更别说让他答应帮忙了。

接下来徐知仁进行了一连串改革的大动作,包括他先前对许依琼所说的施粮及推广耐涝作物。另外他也去看了那一到夏季就经常溃堤的河段,派人回忠勇侯府调几名工程专家过来,商过解决之法。

最后,他甚至还决定在这里开设数间工厂,以增加本地人民的就业机会。

既然此处不适合农业发展,那就发展工业吧!到时再拿这些工业商品,与其它以衣业为主的地区交换货物。这可是他从大哥和大嫂那里学来的。

当然,以孟青为首的那一票本地县令迟早是要除的,可徐知仁知道现在不是时候。

百姓如今最信赖的还是本地县令,因此他得先做出成绩,让这些人民和道,真正有心改革的话,祈郡不会穷困到今天这地步,这一切都是本地县令只手遮天,才使得他们的生活如此艰辛。

徐知仁的策略非常有效,特别他分云在祈郡下的各县发粥时,前去领粥的百姓们赫然发现,官府发下的竟不是白粥,而是以高汤熬煮了许久的山药粥。

且那粥的汤底还是用猪骨熬出来的,香浓可口,一入胃中,立刻驱走腹中寒意。若运气好的话,甚至还可以喝到点肉末,令不知几年未尝过肉味儿的百姓几乎为之疯狂。

当他们听说这些粥全是徐知仁自掏腰包后,更是对他感恩戴德,直言忠勇侯府果然是人民之福。至于最初那些质疑他是贪官污吏的谣言,更是不攻自破,再也无人提起。

时光飞逝,数个月的时间一下就过去了,转眼已至秋收的季节。

今年因徐知仁特地派专家修筑巩固堤防见效,再加上耐涝作物的推广,竟是析郡十多年来难得的丰年。

再加上一座座正在兴建中的工厂,昭示着未来工作机会将大大增加,得知将来的生活只会变得更好,人人脸上均展现多年未见的笑容。

第十七章

如今祈郡的百姓,无不将徐知仁视为再生父母,对他的称呼,也渐渐从“忠勇侯府出来的那位”,变成了徐大人。

徐知仁最初虽是以“忠勇侯府”的名头,才能够在析郡顺利推行政令,但现在于百姓眼中,他便是个好太守徐知仁,至于他的出身,也只会令人有“果然虎父无犬子”之感。

尽管徐知仁尚未对那几名县令出手,不过这段日子来,脑袋比较灵光的人也慢慢察觉不对了。

当初孟青等人表现得一副仁民爱物的样子,彼此间互相吹捧,又极力贬低外来的官吏,让大家以为朝廷派来的都是贪官污吏。然而现在看起来,这个由大齐皇帝特地派来的徐知仁,明显比他们厉害得多。

若说孟青等人真的那么爱民,何以过去都无所作为,放任百姓穷困,反倒是徐知仁一到任,就为百姓们做了这么多事?

当然也有孟青的死忠拥护者,认为徐知仁不过是背后靠着忠勇侯府,不但财大气粗,势力又庞大,朝中无人敢阻挠他做事。可孟青等人哪有这等背景?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亲爱的娇气包  人造百分百契合度  百鬼列传  王孙行  深深不可测  嫉妒  习欢+番外  大安风华录+番外  宋朝好丈夫  色相  重生亿万千金  我亦飘零久/念囚+番外  红楼之贾琏为皇[系统]  前男友总是阴魂不散+番外  龙宇凤天  神偷化身  祸水自救攻略(快穿)  离不开  废材狂妃,拐个王爷当钱袋  魔尊在下,我为师尊+番外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