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舜华笑道:“这很好。只要百姓能吃饱穿暖,就是天下太平了。”
皇帝笑道:“母后所言极是。”
一边提到另外一件事:“四弟去国已近六年,臣朝夕思念;如今母后年老,而景泰省局势已近平稳,不如宣他回京。”
他的话说得恳切:“臣知道当年四弟年少轻狂,惹母后生气,所以把他打发到远方;如今尘埃落定,他毕竟是臣唯一的同母弟弟,臣不忍心他永远流落异乡。”
汪舜华看着儿子,当年的事没有跟皇帝说,但皇帝聪明,即使当时不明白,细细想来也能体会。不过手足情深,如今大局已定,也不想去计较;倒是齐亲王,皇帝太后宁愿让永宁公主担任总督,也没有给他机会,民间会怎样议论?改元大赦天下是惯例,但自己的同母兄弟还流落海外,士绅会如何看待?
汪舜华闭了眼睛点头:“他真该庆幸,有你这个哥哥。”
皇帝传旨,命齐亲王携家眷回京。
皇帝脸上带着笑意,汪舜华知道其实他这些日子过得并不轻松:今年全国各省举行乡试,朝臣纷纷上言:“圣上既然已经亲政,当奋乾纲之断,不可受制于妇人”,要求撤销允许妇人参加科举的旨意,刑部主事林俊的口气尤为激烈。
出人意料的是,皇帝拒绝了这项提议:“君无戏言,既然已有言在先,如何能够出尔反尔。再说,朕嗣守成业,选人用人是第一要务,不管什么人,只要能为朝廷所用,朕就要用。这不仅是母后的意思,也是先生们一直说的,朕一直记在心中,怎么今日反而畏畏缩缩起来?”
在群臣伏地痛哭世风大坏、国将不国的时候,皇帝也没有让步;甚至群臣追到左顺门,追打丘浚、程敏政、李东阳等改革派官员,将其斥为“奸臣”,继而撼门大哭时,皇帝终于怒了:“朝廷任用的肱股之臣是奸臣,那母后是什么人?朕是什么人?你们是忠臣,反对你们的就是奸臣,这是谁定的规矩?朕的三个姐妹都在边疆守着,尤其二姐永宁长公主,她力排众议坚持守住景泰省的时候,你们怎么不说她是个女人,不能成事?”
皇帝下旨,将带头的几个官员罢免,其中包括刘健等德高望重的老臣。
汪舜华当然知道,皇帝这样坚持,不仅是因为尊崇母亲,而是要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,开创自己的时代。
有人要拿女人参加科考做文章,以此激起全体士民甚至全社会的反对浪潮,进而彻底否定整项改革。
事实上,虽然还没有改元,但朝野上下已经开始掀起一场复古的风潮。
首先是弹劾皇店管理人员不法,与民争利,皇帝处置了;然后是程敏政、李东阳、倪岳等身为大臣,撰写小说戏曲,玷辱世风,皇帝没理会;王越僭越,饮食供奉模拟王者,射猎声乐恣意享受,即使闭门自守,也未减损。皇帝爱其才,下诏责备,同时罚俸;然后弹劾李定贪功,连年兴师动众,贼寇未能禁绝。
要不你去试试?
吏部说缺官,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。
皇帝想了想:“明年就是会试之年,让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将子弟各荐一人参加会试;届时与举人分开阅卷,看其才学选录。”
这就是要恢复荫官了。
朝野上下一片喧嚣。
皇帝来跟母后解释:“这些年确实缺官,仅有科举一条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开进贤之门。”
汪舜华叹息了一声,当时废除了荫官,倒是痛快了;但是朝廷用人缺口确实很大,进士太珍贵,舍不得放宽名额;举荐怕滋生门阀学阀;太学生如果是各地考进去的还好,如果是推荐去的,一样质量参差不齐;如今恢复荫官,只要限制名额、参加考试,问题倒是不大。
圣旨上写明,荫官不参加殿试,不享受免税待遇。
所以报名前需要想明白了。
几乎与此同时,官员超标准接待、收取三节两寿礼物和炭敬冰敬等馈赠,收钱为人撰写序言、行状、墓志铭的事情迅速抬头,明面上禁绝的青楼妓馆重新浮出水面,一些士子相约宿娼,诗文唱和,传唱一时。
而入宫觐见的命妇们、在女学进学的姑娘们开始缠足了,过去二十多年是绝不敢的。汪舜华难得到后宫,但是一旦接受命妇的朝贺,大家脱靴子觐见,有没有缠足一眼就能看到。
不全是刻意针对汪太后,但是被压制这么些年,大家实在憋这一口气,现在想松快松快了。
如今锦鸾发现,训斥了一番,来日和皇帝提起这事,皇帝没有说话,其实他觉得弱柳扶风也挺好看。
但是很快消息传来,有人在街上看到妇女骑马出行大加辱骂,拖下来打了一顿,还把鞋子脱了;也有对着纱丽荡秋千的少女大骂“不知廉耻”,然后强行把人凌辱的;甚至官府对着报上来的还要先骂一遍受害人“良家妇女穿成这样,还说什么良家!这般不成体统,那些闲浪子弟可不就上来追逐!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鬼与骑士[重生] 七零之我在凡间当中医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+番外 仙界似乎哪里不对 我与夫君隐婚之后+番外 灰少爷的故事 黑莲花回到年少嫁魔王 豚纪 顾臻的豪门生活 (火影同人)[柱斑]你竟然喜欢男人 阎判 提瓦特的原神生活 余烬 何以深情赴余生 皇子不务正业[穿越]+番外 兽人之雅蠛蝶 大唐: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重生校园:天后攻略 联盟:开局唢呐,送走了周姐呆妹 我亲爱的小公举